累计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已经打捞起10164头死猪,这些打捞上来的死猪已全部运至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焚烧处理。
黄浦江死猪事件向人们敲响了生态安全的警钟;相关部门黄浦江水质标准的澄清还在遭受着人们的质疑,死猪为何就被随手扔到了江里,生猪场地还存在哪些问题?昨日,新华社记者走访上海浙江等地采访,发现生猪产地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余鸿伟说,13万多户农民养了700多万头猪,一头猪每天的排泄物相当于6到7个成人的排泄量,由于是混合饲料饲养,气味非常难闻,成为嘉兴最大的污染源。嘉兴市南湖区治水办主任沈铭说,近年来,嘉兴市要求养殖户进行粪便干湿分离、集中收集等,取得一定效果,但养猪基数太大,整体环境改善并不明显。
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戴旭明告诉记者,养殖过程存在一定比例的猪死亡现象,由于嘉兴地区的养猪基数很大,死猪数量每年都有十几万头,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嘉兴市环保、畜牧、水利等部门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采取了“河长”包干管理等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死猪乱丢现象仍然普遍。
分析人士指出,嘉兴地区生猪养殖看起来规模很大,实际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缺乏现代农业要素,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显缺位,例如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花费的成本谁来负担?
据了解,嘉兴地区处理死猪的农户每头可以获得80元补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死猪数量太大,补贴不到位情况突出。同时,对病死猪的处理主要采取厌氧发酵,需要占用土地,而现有土地资源处在超负荷状态。
戴旭明说:“此次死猪事件,对粗放的养猪模式敲响了警钟。”嘉兴市有关部门表示,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养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彻底解决猪粪围城、死猪围城的局面。